推薦必看 視力保健知識

article image
  • 護眼知識庫
  • 視力保健
  • 醫學新知

分享眼睛照護妙招,有效預防近視眼 #定期安排視力檢查 #補充營養素...

你知道台灣學生的近視發生率列居世界之首嗎?到底近視該怎麼辦呢?

基於知名醫院對針對小學一年級至國中三年級同學的近八年的追蹤發現,當近視產出以後,平均每一年會加深75到100度不等,假使發展成高度近視,許多併發症或許尾隨而至,各位對此千萬不要大意。

近視,照理來說就是看近比看遠來的清楚。其涵義是由無邊無際的平行光線進入放鬆的肉眼之後,會被折射並且在眼球內的視網膜前方聚集成像,並且在看近處的東西或是用發散光線的凹透鏡時,影像會往後移到視網膜上,所以能清楚看見物體。

 

近視 原理

 

為何會出現近視,Myopia

近視,Myopia的原因是Refractive error(眼屈光不正),意思便是光源在通過眼睛的時候,沒辦法剛好地集結在視網膜上,反倒集結在視網膜前招致物件的影像模糊。照常理而言近視的原因可以分遺傳和環境兩個類別。遺傳影響指假如家長具有高度近視,兒童就更具有近視的風險。可是其實環境影響才是近視度數增長最重要的原因,於燈光昏暗的環境下閱讀、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過度用眼不休息或帶度數不足的眼鏡等等皆會引起近視度數大幅度的提升,萬萬不能忽視。

 

定期檢視

眼睛檢查很緊要,但是絕非一次檢查無反常就可高枕無憂,建議成人假使沒有特殊的眼睛問題必要追蹤,應維持一年做一次眼睛檢查的習慣,假使有高度近視則應該每半年進行一次視網膜檢查。

很多視力問題也與遺傳等先天原因相關,像是有高度近視的父母則小朋友具有高度近視的幾率也會提升,但是擁有高風險不代表絕對會出現,預防方法即為做到眼睛保健以及定期檢查的基本功課。

 

何謂最佳矯正視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所說的最佳矯正視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是表示運用鏡片能矯正的最好視力。最佳矯正視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也是影響近視雷射手術以後視力回復狀況的緊要重點,近視雷射手術矯正僅可以代替眼鏡以及隱型眼鏡所帶來的不便,但是無法治療其它眼疾所帶來的視力問題。因而必須以患者自身的眼睛要件來決斷近視雷射手術之後的視力狀況,假設本身要素僅可以回到0.8的視力便不可能經由雷射手術矯正之後提升到1.2。

 

近視 雷射 費用

 

迷思:食物

多攝取蔬果和補充營養,有助身體和眼睛健康可是不行改善近視。

眼睛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其營養和能量攝取皆出自身體的代謝循環,所以維持良好均衡的飲食保健,對於眼睛健康的確很緊要。

不過假如單純談到以免近視,光靠補給營養是缺乏的,就算使小孩攝取大量的葉黃素和魚油或是種種的維他命,照樣不能有用改善近視問題。

這是因近視問題通常與營養不足關聯不大,真正的緣故是長時間且近距離用眼所引起的眼球異常成長變化,不過對於發育成長中的小孩子來說,適當補充葉黃素和魚油,或者是從均衡的日常飲食中補充眼部需求的營養,的確具備幫助守護視網膜黃斑部的優點。

 

重度 近視

 

案例:雷射手術

主角在國小三年級的時候的視力保健檢查就察覺右眼有弱視,小六開頭對弱視執行訓練以後逐漸有了功效變成了遠視,因此帶著眼鏡的生活就伴隨著它一直到現在。直到一年以前因要考國家考試,但是體檢的視力可能會過不了,加上本身也想想將眼鏡拿掉了,所以決斷要做近視雷射手術。而在近視雷射手術的過程之中,因為手術前護士有詳細告知他雷射相關事宜,包括雷射術後的照料等,因此他能算是沒感覺的,只要遵守醫生的指示動眼便可。

 

 

 

 

 

相關資料

未來免動刀,就能治療近視!加拿大最新研究:不用破壞角膜 ...

[問題] 近視好困擾,在考慮要不要做近視雷射手術- 看板 ...

[非關] 視力真的有辦法恢復嗎? - 看板Hunter - 批踢踢實業坊

 

標籤

近視 治療,近視 矯正,近視 雷射手術,近視 遠視,近視 檢查

近視眼科診所專區

收集整理桃園近視眼科推薦診所!

明安眼科診所 眼科

明安眼科診所

  • 類別 ‖眼科
  • 電話 ‖03-422-3568
  •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中央里中山路40號
  • 評論分享 ‖33
  • 推薦 ‖ 4.2
明揚眼科診所 眼科

明揚眼科診所

  • 類別 ‖眼科
  • 電話 ‖03-480-5606
  • 地址 ‖桃園市龍潭區中正路91號
  • 評論分享 ‖20
  • 推薦 ‖ 4.2
曾眼科診所 眼科

曾眼科診所

  • 類別 ‖眼科
  • 電話 ‖03-350-7881
  • 地址 ‖桃園市龜山區萬壽路二段1065.1067號
  • 評論分享 ‖36
  • 推薦 ‖ 3.1